实拍男女站着做爰视频_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作者|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亚洲精品视频三区,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loading
EN
胡剛:2013,走出北斗產業發展“自家”路
1月 7日, 2014年
    作為北斗產業化“元年”,2013全年北斗產業的發展態勢如何,北斗核心元器件技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國內北斗企業未來的著力點在何處……近日,帶著這些問題,北斗網記者采訪了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應用產業化專家組成員、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胡剛。
政策利好,北斗產業迎來爆發
    2013年,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為代表,國家機關、各行業主管部門、地市政府機構等陸續發布了有利于北斗產業發展的政策指導文件,產業因這些政策紅利而出現明顯的爆發態勢。
    去年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12月31日,交通運輸部率先做出反應,下發《關于加快推進“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推進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湖南、貴州、寧夏、陜西、天津9省市,加快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的建設及“兩客一危”車輛車載終端的安裝,確保首個北斗工程行業示范項目按照進度完成。
    10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產業發展的指導綱領。《規劃》將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方向和指導原則等進行了明確闡述,其發布的目的是讓相關部門、地方、單位在了解國家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需求,出臺相應的政策細則和實施方案,制定切合自身需求的發展計劃,從而進一步指導各地、各行業快速健康地發展衛星導航產業。
    胡剛介紹,在這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影響下,粗略估計,國產北斗/GPS雙模芯片全年的出貨量從2012年的萬片級迅速增長到今年的百萬片級,明年預計還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和芯星通、東莞泰斗等廠家在今年年中甚至一度出現了斷貨的情況,庫存芯片全部告罄,企業不得不加大產量確保供貨。芯片出貨量的增加帶來了成本的大幅下降,國內北斗/GPS雙模芯片的成本從2012年的150~170元降至如今的70~80元,較之國外GPS單系統芯片50元左右的成本,差距明顯縮小。
    胡剛說,國內目前有十余家北斗芯片廠商,他們雖然起步晚,但起點很高,一開始就將目標定為國際上第三代導航芯片的水平。隨著今年國產55納米(nm)北斗/GPS芯片的推出,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芯片研發取得了長足進展。部分廠商提供的芯片性能已可與國外同類產品比肩。在高精度應用如測繪、駕考等領域,國產芯片已在短短時間內占據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新增用戶主要集中在車載監控、專業手持測繪兩個領域,用戶群體的滿意度高于預期水平。
攻“芯”為上,“量”是關鍵
    車載導航儀、個人手機、手持測繪儀……各種各樣的北斗終端是北斗系統零距離面向應用的窗口,而核心芯片是用戶終端性能體現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北斗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芯片是回答這兩個問題的關鍵。因此,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芯片的研發一直是北斗產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今年發布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就將芯片研發提升到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反復強調國產芯片的重要性。
    胡剛告訴記者,與國外相比,國內廠商在芯片領域確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主要在功耗和成本方面,這兩個問題都與北斗芯片的出貨量、普及度密切相關。多位北斗領域專家先后強調實現行業規模化發展是突破芯片瓶頸的關鍵。以減低成本為例,“芯片的最大成本在于研發、流片、封測;如果量提上去了,芯片的單價自然也就降下來了。”快速普及北斗應用有助于帶動芯片銷量,攤薄研發成本,解決國產芯片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使企業有余裕投入研發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的芯片,從而進軍更大的市場,形成良性循環,而這最終將有助于提升北斗系統的市場競爭力,進而使價廉物美的多系統兼容導航產品盡早服務大眾。“量起來了,成本下去了,我們就可以做到不給終端設備制造商增加成本,不給用戶增加支出。這樣一來,我們面對客戶的時候就更有底氣,既然價格沒有變化,精度和可靠性明顯提升,那單系統和雙系統兼容的產品當然要選雙系統的北斗兼容芯片!”
    另一個與芯片出貨量息息相關的隱性資源可能是大多數業外人士難以想象的。在芯片制造研發的過程中,各項參數的調試十分重要,“比如卡爾曼濾波十幾個參數如何調?由于各家產品不同,因此不能直接借鑒別家公司的經驗,只能根據產品特性和經驗自己調試。具體在高樓之間、濃密樹蔭下、立交橋下,需要的參數都不一致,這就需要大量數據積累。有時候不同場景需要的參數差異太大,那么就需要權衡,取一個中間值。這不是技術問題,是一個長期調試的過程,而足夠的用戶反饋數據可以有效縮短這個過程。”顯然,用戶反饋的數量取決于用戶群體本身的規模,亦即芯片的出貨量。“芯片性能的優劣,在應用過程中顯而易見,國內國外產品的差距不大。問題的關鍵不在技術瓶頸,而在于缺少經驗積累,缺少用戶群體。隨著出貨量的不斷提升,這個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由此可見,北斗規模化應用和北斗芯片成本、性能之間所存在的,是一個無比復雜,值得國家主管部門、產業研究人員,企業自身長期探討的命題。
 
"狼來了"是個好兆頭
    與埋頭追趕的國內企業相比,國外企業看起來要游刃有余得多。自去年底北斗ICD文件發布后,國外芯片廠商快速反應,部分廠家幾乎同步推出了兼容北斗系統的芯片產品。據胡剛介紹,國外芯片公司大約用3個月左右時間就能完成北斗兼容芯片的研制,“事實上,ublox等生產高精度導航芯片的公司在硬件設計上已經就緒,拿到ICD文件后,僅通過修改軟件就能支持北斗。而車載、手機等大眾應用的導航芯片需重新設計,因此上市相對較慢。”
    今年上半年,ublox、MTK、CSR等國際知名廠商紛紛推出北斗相關產品。據市場反饋,在高精度領域,加入北斗后用戶體驗提升十分明顯,精度、可靠性顯著提高,而芯片成本基本沒有變化。
    在大眾導航領域,11月,美國高通技術公司攜手三星推出新一代智能手機GALAXY Note 3,該款手機成為首批支持北斗系統的智能機。博通公司緊隨其后在12月11日宣布,推出一款衛星導航芯片bcm47531,它同樣支持我國的北斗系統,據稱其定位精準度將提高2倍。
    國外企業接連不斷的大動作令國內不少行業內人士發出“狼來了”的感嘆。對此,胡剛表示肯定,“狼確實來了”,但他隨即補充,“‘狼來了’未必是件壞事。”
    國內北斗芯片廠商業務主要集中在高精度和行業導航領域,在車載、手機應用等大眾導航市場所占的份額只在10%左右。因此高通、博通等手機芯片廠商的“進攻”舉動并未對國內廠商造成很大影響。但這并不是胡剛得出以上結論的主要理由。
“手機市場比高精度導航市場廣闊得多,跟普通用戶的關系最為緊密。一旦高通等公司生產的北斗兼容芯片成為知名手機廠商的選擇,其出貨量將相當可觀,并迅速普及。而大眾一旦開始使用這些北斗手機后,他們會提出疑問:連手機都裝上北斗了,你們的專業導航設備為什么不安裝?別人都用北斗,你為什么不用?這是用戶自發產生的一種意識。”通過北斗手機的推廣讓人們肯定北斗的性能,養成消費習慣,從“要我用”轉變為“我要用”,進而培育更為廣闊的市場,帶動其他行業北斗的應用,這是一件有利于北斗產業快速發展的好事。
    不過,胡剛承認,培育用戶群體、使社會形成一種認知需要投入很大成本,需要一個滲透過程,不是光靠國家政策或幾家公司的商業宣傳就能完成的。正在進行的幾個北斗工程行業、區域示范項目有部分意義就在于此,只有通過各種途徑讓北斗產品成為大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人們才有可能真正接受北斗。
    “高通、博通紛紛推出北斗手機芯片,還有一個意義,就是表明世界看好北斗。”胡剛表示,任何一個新興產業都要面臨無數挑戰,但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全球導航相關企業大多看好北斗產業的前景,都瞄準了這個商機。胡剛笑著說:“狼來了,表示這里有肉,如果沒有肉,或者肉不肥,狼就不會來。真要這樣,即便狼不來我們自身也難以存活壯大。所以說,‘狼來了’是個好兆頭,首先要有肉,然后我們再來考慮如何搶到更多肉。”
 
開拓市場,走出自家“北斗路”
    目前,在美國GPS產品占據市場多數份額的大背景下,加速“北斗”應用產業化、擴大市場占有率的關鍵是什么?《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回答了這個問題,用北斗/GPS雙模芯片代替GPS芯片是今后北斗產業的發展戰略。以這個回答為基礎,胡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未來可以在北斗加入后變化成效較明顯的領域大力推廣北斗/GPS雙系統兼容,如高精度測繪領域,完善已有的解決方案。此外,需要創造新的衛星導航應用領域,尤其是在政府沒有想到、沒做引導的行業開拓新的應用和服務,如漁業、駕考等領域,使北斗應用向縱深發展,向行業和專業化領域發展,從而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培育新市場。
如不久前在澳門國際機場安裝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北斗衛星實時沉降監測系統就是用雙系統兼容設備代替單系統的成功案例。澳門機場地面沉降原本使用GPS單一系統進行檢測,在安裝使用北斗/GPS雙系統兼容監測終端后,監測數據精度和可靠性大幅提高,監測系統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
    對于大眾格外關注的手機市場,通信芯片與導航芯片二合一成為趨勢,在業內已經達成共識。胡剛坦言,這種手機綜合芯片組解決方案對成本的要求極其嚴格,包括藍牙、定位、wifi等模塊在內所有成本不能超過10美元,目前國內廠商很難做到這一點。此外,北斗手機芯片的功耗、天線、與手機軟硬件的配合等都不是北斗芯片廠商可以獨立完成的課題,不僅需要更加有力的政策扶持,還要有通信公司的強勢介入。據了解,目前已有大唐電信、華為、中興通訊等通信公司對北斗芯片和通信芯片的結合表示了濃厚興趣。業內普遍認為,在導航芯片與通信芯片結合的方面,通信公司大有可為。
    胡剛建議國內芯片企業在致力研發的同時注意自身的經營戰略,“芯片的更新換代當然重要,但在那之前,首先要確保企業存活下來。”在經營方面,對于國外同行的經驗不能簡單地照搬套用。如MTK等知名公司按照自己的經營戰略,投入大量經費于近期發布了目前最為先進的40納米導航芯片。但該公司的主要經營來源是手機套片銷售,其利潤完全可以支付研發經費,并保證新款導航芯片的售價沒有明顯變動。對于這種“加質不加價”的經營策略,胡剛做了生動的比喻:“就好比有些飯店提供免費涼菜,主菜你自己點。對MTK而言,導航芯片就是涼菜,可以免費贈送,手機套片才是主菜。而研發先進的導航芯片目的在于提升手機套片的整體競爭力。”因此,對于純粹開發導航芯片的廠商而言,這種商業模式是無法簡單復制的。
    胡剛認為,“國內芯片企業的發力點在于不斷優化產品,順應多頻點趨勢,提升算法、集成度,降低成本、功耗和體積,加快天線研發,從專做單一芯片到做射頻和基帶一體化芯片,實現高精度板卡的芯片化,從設計制造兩方面提高良率控制能力,進一步鞏固擴大用戶群體,樹立用戶信心。”11月15日,2013年度北斗基礎產品比測啟動會在北京召開。“這場比測幾乎是國內各行業間最為嚴格的產品比測,各款產品的優劣一目了然。通過這種活動,廠商可以明了自己同別人的差距,發現產品的不足,同時上市北斗產品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此外,胡剛還在采訪中強調,北斗產業一定要以電視機、光伏產業為鑒,避免在產業發展階段陷入惡性價格競爭,確保產品質量,保證北斗成為國際導航業界的“金字招牌”。
    “北斗起步較晚,但正在迎頭趕上。國內北斗芯片企業也會隨著系統、產業不斷發展成熟,遵循市場發展規律,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期間可能會經歷幾輪淘汰,懂經營、重質量、會創新的公司才能在競爭中生存下來,逐漸做大做強。”胡剛肯定地表示,“對于北斗產業的未來,我們始終充滿信心!”

轉載自北斗系統官網,原文鏈接如下:http://www.beidou.gov.cn/2014/01/06/20140106fda4f927e70b4d34adf855c1bd7f96bd.html